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6 15:33:20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

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是设计前提。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首先应熟知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这些都是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些内容要在熟知的基础上烂熟于心,这样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的选择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都把课标的要求当做“第一号文件”。

二、认真研读教材搜集资料是设计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把教材放在首位,因为教材毕竟是全国各地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悉心编撰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兼备,进行删减和变动时要深思熟虑,稍有不慎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往往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尽量用使自己眼前一亮的素材。

三、选择恰当的知识呈现方式是设计利器。

所谓的难点,其实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比如,在教学《地图》一节时,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间的曲线距离,教材上有一大段文字,我感觉不够形象,如何把文字变成动态的操作过程而使之一目了然呢?后来我采取了用flash做成动画进行演示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形象无比。学生在动画的启发下,出乎意料地想出用软尺直接量出地图上两点间的曲线距离再计算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够精确,但毕竟是一个相对简便的方法,粗略地计算时是可以用的。

四、体现学科特色和魅力是设计增味剂。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共性,所以想让学生喜欢地理,就要想方设法展现地理学科的特色美。地理是文理交叉的学科,所研究的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可谓包罗万象。学习地理是培养学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除此之外,蕴藏地理知识的美图不胜枚举,就连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民币上也有桂林山水、迎客松、壶口瀑布等。

教学设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因师因生而异,也会因时因地而异,不会是千篇一律,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我们只有不断琢磨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地理教学设计。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于“质实”,也在于“饰貌”。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 ……此处隐藏11344个字……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沙漠气候: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