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30 15:33:31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⑴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⑵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⑶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7、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读顺、读熟)

4、个别学生朗读。

5、以小组活动形式,争取短时间内能背诵,小组派代表试着背诵

(二)品一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三、重点赏析

(一)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诗人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找一找诗文中有暗示我们原因吗?在哪里?

【引导明确】

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中便可以感受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二)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在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引导明确】

不是,在这里舞剑有激愤的味道。

(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怎么理解这句话?诗人想做什么呢?

【引导明确】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是什么让自己的仕途道路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进行说明。

(四)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诗人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的心情大家可想而知。但是,大家知道李白是不会轻言放弃的,接下来诗人是如何感叹的呢?用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讲一讲?

【引导明确】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入了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功立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得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五)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总结】

这句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四、 总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学生再次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作业

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

完成课后习题。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